1.按农药的来源分类
(1)矿物源农药 有效成分多由无机矿物简单加工制成,主要有铜制剂(波尔多液、碱式硫酸铜悬浮剂)、硫制剂(石硫合剂)。
(2)生物源农药 是利用生物资源开发的农药,包括植物源农药和微生物源农药。植物源农药用天然植物加工制成,主要有除虫菊和烟碱,此外还有鱼藤、苦参、楝素等。此类农药一般毒性较低,对人、畜安全,对植物无药害,有害生物不易产生抗药性。但来源有限,药效低,用药量大,残效期短,品种单一。微生物源农药通过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制成。它可以通过微生物发酵工业大规模生产,如阿维菌素、井冈霉素等。一般对植物无药害,对环境影响小,对有害生物不易产生抗药性。
(3)有机合成农药 由人工研制、通过化学工业人工合成的农药。占农药品种的绝大部分。一般药效高,作用快,防治效果好,且用量少,用途广。但有害生物易产生抗药性,且有残留,还污染环境,对人、畜也不安全。
2.按农药的防治对象分类
(1)杀虫剂 用于防治有害昆虫的药剂。如乙酰甲胺磷等。
(2)杀螨剂 用于防治有害螨的药剂。如克螨特、速螨酮等。
(3)杀菌剂 用于防治植物病原微生物的药剂。如百菌清等。
(4)杀线虫剂 用于防治植物病原线虫的药剂。如米乐尔等。
(5)除草剂 用于防除田间杂草的药剂。如草甘磷等。
(6)杀鼠剂 用于防治害鼠的药剂。如溴敌隆、敌鼠钠盐等。
(7)杀软体动物剂 用于防治有害软体动物的药剂。如防治蜗牛、蛞蝓等软体动物门的灭旱螺等。
(8)植物生长调节剂 用于调节、<促进或抑制)植物生长发育的药剂。如乙烯利(用于催熟)、赤霉素(用于刺激生长)、矮壮素(用于抑制生长)、九二0等。
3. 按农药的作用方式分类
(1)杀虫剂的作用方式
①触杀作用 药剂通过昆虫表皮进入体内发挥作用,使虫体中毒死亡。此类农药用于防治各种类型口器的害虫。通常只有触杀作用的农药较少,大多数农药还具有胃毒作用。如拟除虫菊酯杀虫剂、有机磷杀虫剂、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等。.
②胃毒作用 药剂通过昆虫口器进人体内,经过消化系统发挥作用,使虫体中毒死亡。此类农药主要用于防治咀嚼式口器的害虫,对刺吸式口器害虫无效。大多数有胃毒作用的农药也具有触杀作用。如甲基异柳磷、辛硫磷。
③熏蒸作用 某些药剂可以气化为有毒气体,或通过化学反应产生有毒气体,通过昆虫的气门及呼吸系统进入昆虫体内发挥作用,使虫体中毒死亡。此类农药往往用于密闭条件下,例如在温室大棚中。如有机磷杀虫剂溴甲烷、磷化铝等。
④内吸作用 药剂使用后通过叶片或根、茎被植物吸收, 进入植物体内后,被输导到其他部位。如通过蒸腾流由下向上输导,以药剂有效成分本身或在植物体内代谢为更具生物活性的物质发挥作用。此类农药主要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如吡虫啉类杀虫剂等。
此外还有具有拒食作用、引诱作用、不育作用、昆虫生长调节作用等的杀虫剂。很多杀虫剂同时具有几种作用。:在一定条件下,杀虫剂可以发挥一种作用,也可以发挥几种作用。
(2)杀菌剂的作用方式。
①保护作用 保护性杀菌剂在植物体外或体表直接与病原菌接触,杀死或抑制病原菌,使之无法进入植物,从而保护植物免受病原菌的危害。此类杀菌剂称为保护性杀菌剂,其作用有两个方面:一是药剂喷洒后与病原菌接触直接杀死病原菌,即“接触性杀菌作用”;另一种是把药剂喷洒在植物体表面上,当病原菌落在植物体上接触到药剂而被毒杀,称为“残效性杀菌作用”。保护性杀菌剂主要有以下几类:硫及无机硫化合物,如硫磺悬浮剂,固体石硫合剂等;铜制剂,主要有波尔多液,铜氨合剂等;有机硫化合物,如福美双、代森锌、代森铵、代森锰锌等;酞酰亚铵类,如克菌丹、敌菌丹和灭菌丹等;抗生素类,如井冈霉素、灭瘟素、多氧霉素等;其它类,如叶枯灵、叶枯净、百菌清、禾穗宁等。
②治疗作用杀菌剂在植物发病后,通过内吸作用进入植物体内,并在体内运输到作物体的其他部位发生作用,具有这种性能的杀菌剂称为“内吸性杀菌剂”。内吸性杀虫剂有两种传导方式,一是向顶性传导,即药剂被吸收到植物体内以后随蒸腾流向植物顶部传导至顶叶、顶芽及叶类、叶缘。目前的内吸性杀菌剂多属此类。另一种是向基性传导,即药剂被植物体吸收后于韧皮部内沿光合作用产物的运输向下传导。内吸性杀菌剂中属于此类的较少。还有些杀菌剂如乙膦铝等可向上下两个方向传导。内吸性杀菌剂主要有以下几类:苯并咪唑类,如苯菌灵、多菌灵、噻菌灵、硫菌灵与甲基硫菌灵等;二甲酰亚胺类,如异菌脲、乙烯菌核利等;有机磷类,如稻瘟净、异稻瘟净、三乙膦酸铝等;苯基酰胺类,如甲霜灵等;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类,此类杀菌剂包括十三吗啉、嗪氨灵、丁赛特、甲菌啶和乙菌啶、抑霉唑和咪酰胺、三唑醇和三唑酮等,从化学结构上看,他们分别属于吗啉、吡啉、吡啶、嘧啶、咪唑、1,2,4-三唑类化合物。
③铲除作用 杀菌剂直接接触植物病原并杀伤病原菌,使它们不能侵染植株。此类药剂作用强烈,多用于处理休眠期植物或未萌发的种子或处理土壤。如石硫合剂。
(3)除草剂的作用方式
①触杀性 药剂使用后杀死直接接触到药剂的杂草活组织。只杀死杂草的地上部分,对接触不到药剂的杂草地下部分无效。在施用此类农药时要求喷药均匀。如百草枯。
②内吸性 药剂施用于植物体上或土壤内,通过植物的根、茎、叶吸收,并在植物体内传导,达到杀死杂草植株的目的。如草甘膦。
(四)农药的剂型 农药制剂包括原药及辅助剂。原药指未经加工的农药。大多数原药不溶于水或难溶于水,一般不直接使用,需将其与适当辅助剂进行加工后,才能安全、合理、经济、有效地发挥防治有害生物的作用。经过加工的农药称为农药制剂,制剂的形态称为剂型。
1.粉剂 将原料和填料及稳定剂按一定比例混合后,经机械粉碎、研磨、混匀,制成的粉状混合物,是一种常用剂型。粉剂的质量指标有:有效成分含量、粉粒细度、分散性等。粉剂有效成分一般在10%以下。粉剂要求有一定的粉粒细度,95%通过200号目筛,粉粒直径一般在30微米以下。因为10-30微米的粉粒不仅附着力强,而且增加了对生物体的接触面积,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它不溶于水,也不易被水湿润,且不能分散和悬浮于水中。因此,不能加水喷雾。施药时一般低浓度粉剂用喷粉器喷粉;高浓度粉剂用于拌种或土壤处理。在贮藏期间有效成分不分解,不结块变质。
粉剂的优点是资源丰富,便宜易得,加工成本较低,施药方法简单,用途广泛,不受水源条件影响,工效高。缺点是施用时易飘移损失,污染环境,黏着力差,用量大,影响药效。一般情况下,粉剂药效低于乳油、可湿性粉剂。
2.可湿性粉剂 是将原料、填料、表面活性剂(分散剂、润湿剂等)及其他助剂(稳定剂、抗结块剂、展着剂等)一起混合并经粉碎、研磨和混匀得到的一种粉状剂型。它可用水稀释后形成稳定的可供喷雾的悬浮液。可湿性粉剂的主要性能指标有:有效成分含量、润湿性和悬浮率等。它在形态上类似于粉剂,但有效成分一般在25%~90%。可用水稀释、分散。粉粒细度达到99.596通过200号目筛,粉粒直径一般在25微米以下。完全润湿的时间为1-2分钟,悬浮率50%-70%。
可湿性粉剂的优点是加工成本低,贮运安全、方便,有效成分含量高,喷洒的雾滴较小,黏着力强。缺点是对润湿剂和粉粒细度要求较高,悬浮率的高低直接影响防治效果,并易造成局部性药害。其防治效果优于粉剂,接近乳油。
3.颗粒剂 将原药与载体、黏着剂、稳定剂等辅助剂混合后制成的粒状固体制剂。有效成分1%一5%,可直接撒于或喷撒于土壤或水面上。颗粒剂重要的性能指标有:有效成分含量、细度、均匀度、硬度、贮存稳定性等。
颗粒剂的优点是贮运方便,施用过程中,沉降性好,飘移性小,对环境污染小,可控制农药有效成分的释放速度,残效期长,施药方便,同时可使高毒农药低毒化,对施药人员安全。缺点是颗粒剂的加工成本比粉剂高。
4.乳油 将原药、有机溶剂、助溶剂和乳化剂等按一定比例互溶而成的均相液体药剂。加水后形成乳状液供喷雾用。乳剂的重要性能指标有:乳液稳定性和乳油的贮存稳定性。
乳油与其他农药剂型相比,药效更好,见效快。乳油的优点是加工方法.比较简单,有效成分含量高,药剂容易附着于植物体表面,不易被雨水冲刷,药效高,残效期长,用途广。缺点是用有机溶剂和乳化剂,生产成本较高,使用不当易造成药害。
5.悬浮剂 指借助于各种助剂(润湿剂、增粘剂、防冻剂等),通过湿法研磨或高速搅拌,使原药均匀分散于分散介质(水或有机溶剂)中,形成一种颗粒极细、高悬浮、可流动的液体药剂。悬浮剂颗粒一般在0.5-5微米,原药为不溶于水的固体原药。可用于常量、低量喷雾,也可用于超低量喷雾。
悬浮剂的优点是悬浮颗粒小,分布均匀,喷洒后覆盖面积大,黏着力强,因而药效比相同剂量的可湿性粉剂高,与同剂量的乳油相当;生产、使用安全,对环境污染小;施用方便。
6.水剂 利用某些原药能溶解于水的特点,以水为溶剂,添加适宜的助剂直接配制成的药剂。
水剂的优点是加工方便,成本较低,药效与乳油相当。缺点是在植物体上黏着力差,长期贮藏易分解失效,化学稳定性不如乳油。
7.烟剂 将原药、燃料、氧化剂、消燃剂等制成粉状或锭状制剂,点燃后可以燃烧(无火焰),农药受热气化,在空气中凝结成固体颗粒沉积在植物体表面的杀虫剂颗粒对害虫具有良好的触杀、胃毒作用,附着在植物体表面的杀菌剂可以抵御或杀死病原菌,可起到防治病虫害的作用。主要用于保护地蔬菜病虫害的防治。
烟剂的优点是防治效果好,使用方便,工效高,劳动强度低,不需任何器械,不用水,药剂在空间分布均匀等。缺点是发烟时药剂易分解,棚膜破损药剂逸散严重;成本高,药剂品种少。
8.粉尘剂 是将原药、填料和分散剂按一定比例混合后,经机械粉碎和再次混合等工艺流程制成的比粉剂更细的粉状农药制剂。是专用于保护地喷粉防治病、虫的一种超微粉剂,需用喷粉器喷施。粉尘剂要求有效成分的颗粒细度在10微米以下,并具有良好的分散性,以保证絮结度较低。粉尘剂的粉粒细如烟雾,施用后可在空中弥散稳定约20分钟,之后沉降附着在植物表面,充分发挥药效。适宜于保护地使用。
粉尘剂的优点是成本低,用药少,不用水,对棚、膜要求不严格。
此外,还有片剂、油剂、膏剂、气雾剂、缓释剂、种衣剂、微胶囊剂等,但在蔬菜上使用不多。
(五)农药的毒性 指农药对人、畜等产生毒害的性能。农药的毒性分为急性毒性、慢性毒性、残留毒性及'三致'作用,是评价农药对人、畜安全性的重要指标。
1.急性毒性 指一次性口服、吸人、皮肤接触大量农药,或短时间内大量农药进入体内,在短时间内表现出中毒症状。
2.慢性毒性 指口服、吸人或皮肤接触低剂量农药,药剂在人、畜体内积累,引起内脏机能受损,使生理机能、组织器官等产生病变症状。
3.残留毒性 指农产品含有的农药残留量超过最大允许残留量,人、畜食用对健康产生影响,引起慢性中毒。
4.'三致'作用 指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
农药的毒性大小常用农药对试验动物的致死中量LD50、致死中浓度LC50、无作用剂量(NOEL)表示。
致死中量LD50为在一定条件下使一组实验动物群体中的50%发生死亡的用药剂量。
致死中浓度LC50为在一定条件下使一组实验动物群体中的50%发生死亡的药剂浓度。
致死中量越小,农药的毒性越高;反之,致死中量越大,农药的毒性越低。
(六)农药毒性、药效和毒力的区别
1.农药的毒性指农药对人、畜等高等动物产生毒害的性能;农药的药效指药剂施用后对控制目标(有害生物)的作用效果,是衡量效力大小的指标之一;农药的毒力指农药对有害生物毒杀作用的大小,是衡量药剂对有害生物作用大小的指标之一。
2.农药的毒性与毒力有时是一致的,即毒性大的农药品种对有害生物的毒杀作用强,但也有不一致的,比如高效低毒农药(因为农药在温血动物和昆虫体内代谢降解机制不同)。
3.农药的毒力是药剂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农药的药效除农药本身性质外,还取决于农药制剂加工的质量、施药技术的高低、环境条件是否有利于药剂毒力的发挥。毒力强的药剂,药效一般也高。
4.毒性是利用试验动物(鼠、狗、兔等)进行室内试验确定的;药效是在接近实际应用的条件下,通过田间试验确定的;毒力则是在室内控制条件下通过精确实验测定出来的。
(七)农药的安全间隔期 指最后一次施药后距离收获时的天数。国家对每种农药都指定了安全间隔期,生产中必须严格掌握和执行农药的安全间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