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台风灾后补救技术措施
2012-08-13 点击:4496次
一、水稻生产灾后补救技术措施
目前,我省单季晚稻处于拔节和幼穗分化期,连作晚稻处于分蘖期。灾后田间管理要根据晚稻生育阶段和受害程度采取相应措施。
1、及时排水。尽快排除田间积水是首要措施。尤其是处于幼穗分化阶段的单季晚稻,耐淹能力弱,淹水时间越长造成死胎风险越大。台风过后要迅速组织人力、物力,千方百计做好田间排水工作,提高根系活力,减少灾害损失。对受淹时间长的田块,不能一次性把水排尽,而要保留田间3㎝左右薄水层,以防灾后晴热高温天气导致植株生理失水而枯死。发生海水倒灌的地区应先排水,而后清水冲洗盐分。
2、补施肥料。受淹后,稻田肥料流失较多,植株生活力下降。退水后可根据稻苗长势适当补施肥料。对连作晚稻稻田排水后每亩追施尿素5~8㎏,加快恢复生长,促进分蘖。对单季晚稻稻田每亩可追施尿素5㎏左右。对淹水深、时间长的田块,台风过后,先采用每亩用磷酸二氢钾0.1㎏加1㎏尿素进行叶面喷施的方法,以增强抗性;待排水露田后再适量追施化肥。
3、及时防治病虫害。台风过后,有大量叶片受伤,稻田受淹病源增多,极有利水稻病害发生,特别是有利于细菌性条斑病和白叶枯病等细菌性病害的侵染为害。同时台风过后,气温回升,田间湿度较大,极有利于纹枯病、稻飞虱和纵卷叶螟的发生。要及时选用对口农药进行防治。
4、改种作物。水稻有一定的耐淹性能,一般没顶1天左右,对产量影响不大。但没顶2天以上,对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就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如拔节至孕穗期没顶4天以上,可能导致幼穗枯死率20%以上甚至全部枯死。对于稻田被冲毁的田块,或长期受淹稻苗死亡60%以上的田块,建议及时改种其他作物。可选用的改种作物有:一是秋大豆, 8月上旬播种。二是鲜食春大豆秋播。采用引豆9701、95-1等早熟品种,在8月底之前播种,保证在低温来临前成熟收获;种植密度一般可提高到每亩4万株左右,采用条播或增加播种穴数。三是秋播马铃薯。选用东农303等优质早熟品种,在8月底播种;采取小整薯催芽播种,以提高田间出苗率;可采用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技术。四是改种蔬菜。
二、蔬菜瓜果灾后补救技术措施
1、及时清沟排水。对于受淹菜田应及时开沟清渠,排除田间积水,提高植株根系活力,同时结合田间农事操作进行菜田清洁工作。
2、及时修复损坏设施。天气放晴后,抓紧修复被毁的棚架,更换棚膜,及时恢复设施蔬菜瓜果生产。
3、加强田间管理。保护地蔬菜应及时开棚通风透气,以降低棚内湿度。对于灾后生长偏弱,或出现部分死苗的菜田,应及时查苗补苗,一旦植株恢复生机后,应及时追施速效肥,以施速效氮肥为主,并辅以磷、钾肥或开沟追施有机肥,也可使用适量的1.8%复硝酚钠(爱多收)水剂3000倍或0.136%赤•吲乙•芸(碧护)可湿性粉剂等进行叶面追肥,提高蔬菜抗性,促进蔬菜恢复生长。在追肥同时,要及时中耕、松土、培土等,促进植株尽快恢复生长。
4、适时补播改种。 对于蔬菜作物长时间淹水、大部分植株死亡或严重影响产量的菜田应尽快改种收获期短的速生型叶菜。
5、做好病虫害防治。切实做好灾后田间病虫监测,严防疫病、青枯病、炭疽病、细菌性软腐病等高温高湿型病害大流行,及早用药预防。(1)防治瓜类疫病,可选用68.75%氟菌•霜霉威悬浮剂1000倍液,或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或250克/升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或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9%精甲霜灵•代森锰锌水分散粒剂600倍液等喷雾防治。(2)防治茄果类蔬菜青枯病和十字花科细菌性软腐病等细菌性病害,可在发病初期选用20%噻菌铜悬浮剂600倍液,或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农用链霉素4000倍等灌根,每株灌药液250毫升左右。(3)防治草莓炭疽病,可选用250克/升吡唑醚菌酯乳油2000倍液,或50%咪鲜胺锰盐乳油3000倍液,或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或18.7%烯酰•吡唑酯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等喷雾,用足水量,重点喷雾匍匐茎和短缩茎。(4)适时防治瓜绢螟、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烟粉虱等高温型害虫。防治瓜绢螟、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可选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3000倍液,或24%虫螨腈悬浮剂1500倍液,或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1500倍液,等;防治烟粉虱,可选用10%烯啶虫胺可溶性液剂1500倍液,或20%啶虫脒乳油1500倍液等。施药宜在傍晚进行,用药浓度不宜过高,注意交替用药,以免产生抗药性,同时要严格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制度。(摘编自“浙江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