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722管家婆正版
首页 > 为农服务 > 农业技术 > 正文
2006年单季稻中后期病虫发生趋势预报
2006-07-27 点击:3816

720浙江省植物保护总站邀请浙江大学、省农科院、中国水稻所及部分市、县病虫测报站的专家对2006年单季稻病虫发生趋势进行了会商。会议交流了早稻及单季稻前期病虫发生情况,并结合当前单季稻病虫发生基数、耕作制度、品种布局及未来气候条件综合分析认为,今年单季稻病虫总体呈重发态势,特别是迁飞性害虫威胁甚大,褐飞虱、白背飞虱、稻纵卷叶螟有大发生趋势;纹枯病中偏重发生;螟虫、稻曲病中等发生。单季晚稻病虫发生危害,对我省水稻安全生产构成严重威胁。

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

1.稻飞虱:今年稻飞虱迁入峰次多,迁入量大,特别是褐飞虱迁入主峰比去年和常年早820天。据20个市、县 () 测报站调查,灯下迁入量比去年和常年增加。如嘉兴市站调查,褐飞虱初见期比去年和常年分别早139天,迁入量比去年和常年增8.3倍和3.4倍,其迁入量和当前田间成虫量是种植单季稻以来最多的一年。预测褐飞虱、白背飞虱大发生,预计发生面积2300万亩次。

2.稻纵卷叶螟:当前田间世代重叠现象严重。由于三(1)代稻纵卷叶螟迁入早、峰次多,防治不平衡,大部分稻区残留虫量较去年高1030%,一般为2200—5000/亩,高的超过5万头/亩。四(2)代稻纵卷叶螟已有三个迁入峰,即62529日、7611日、71217日,且高蛾量维持时间长。亩蛾量:浙中南丘陵地区和浙西为20003500/亩,高的稻区超过6000头,其它地区为6001500/亩,比去年增0.4—2倍。预计四(2)、五(3)代稻纵卷叶螟大发生,浙中南部丘陵山区和浙西地区重于其他稻区,地区间、田块间差异较大,预计发生面积2100万亩次。

3.螟虫:温州市站调查,二代二化螟残虫量为8800/亩,比2005年和2004年分别增89.24%1282%,三代前峰已出现,主要产卵于单季稻。浙北稻区一代残虫量比去年低,如建德为179.4/亩,比去年减82.99%;桐庐只有40.6头/亩。预计螟虫中等发生,浙中南部份稻区二代螟为中偏重发生,单双混栽区重于纯单季稻区,预计发生面积850万亩次。

4.纹枯病:进入7月以来,雨日偏多,有利于病害发生,单季稻纹枯病初见早。当前发病程度比去年同期重,据调查一般丛病率0.3—5%,高的稻区超过15%;株病率为0.1 —4 %,高的稻区超过10%。预计纹枯病中偏重发生,预计发生面积1000万亩。

5.稻曲病:有潜在流行的可能,预计发生面积550万亩。

6.条纹叶枯病:发生范围和程度将比去年扩大和加重,预计发生面积为80万亩。

7.细菌性病害:以细菌性条斑病为主的细菌性病害有可能在浙南沿海和浙中部分稻区流行。

8.稻瘟病:总体为偏轻发生,局部山区、半山区感病品种有中等发生的可能。

此外,细菌性基腐病、黑条矮缩病、稻螟蛉、稻象甲在部分稻区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摘自浙江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