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全省草莓病虫系统监测点近日田间病虫发生情况的调查结果,综合气候条件、草莓生长发育进程及管理水平等因子分析,预计今冬明春我省设施栽培草莓主要病虫总体呈中偏轻发生态势,但要密切关注白粉病与蚜虫的发生动态。当前我省日均气温明显回落,各草莓主产区莓农务必加强对棚室管理工作,注意保温、通风、降湿,及时掌握病虫信息预报,适时开展有效防治,有效控制危害,确保草莓安全生产。
一、今冬明春草莓主要病虫发生趋势:
白粉病:由于今年5~6月份“梅季”少雨,草莓育苗地白粉病为一般发生年份。但自9月份中旬草莓定植后,我省气温一直偏高,莓农持续灌水,棚室内湿度过大,目前田间白粉病发生呈点多面广态势,预计今冬明春白粉病为中偏重发生年份。
灰霉病:为轻发生年份,如今冬明春出现连续阴雨天气,发生危害将加重。
蚜虫:由于棚室内温、湿度适宜其发生、繁殖,防治困难,加之目前蚜虫基数较高,预计今冬明春蚜虫将中偏重发生,尤其明春3月以后,危害逐渐加重,失治田块将可能达到大发生程度。
螨类:为中偏轻危害年份。
二、防治意见
1、加强栽培管理为基础,充分应用农业、物理等防治措施,有效控制病虫的发生与危害。推广应用软管滴灌和地膜全覆盖(畦连沟覆盖)或沟内辅垫稻杆,以控制大棚内的空气湿度,杜绝草莓生产地漫灌。及时清理草莓生产园地中病叶、病果等病残体,并集中销毁,减少传染病源。草莓园追肥提倡使用三元素复合肥。做好大棚膜敞闭管理,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尤其是施肥水后遇阴天时,应及时开棚,避免发生氨气、氮气等有害气体危害。
2、狠抓病虫发生初期的控制与防治。由于设施栽培草莓特殊的生长环境,白粉病、灰霉病、螨类、蚜虫等病虫发生后,极易在棚室内快速蔓延危害,防治困难。因此对白粉病、蚜虫、螨类等病虫的中心发生区(株)要及时清除病叶、病果等病残体,并及时选用对口药剂封杀,以防传播蔓延;发现黄萎病、炭疽病中心发病株要及时拔除。
3、选用对口药剂,科学合理用药。在进行药剂防治时,优先使用植物源等生物农药以及优质矿物油,按照无公害草莓生产规程开展安全产生产,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严格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
(1)白粉病:发病初期选用99.1%绿颖(矿物油)乳油300倍液,或50%翠贝(醚菌酯)干悬浮剂3 000倍液,或62.25%仙生(腈菌唑•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高渗腈菌唑1500倍液,或40%福星(氟硅唑)乳油4 000倍液进行防治。也可用“一薰灵”烟薰剂熏蒸防治,每只标准棚(6米×30米)每次3枚,夜间熏蒸,连续3~4次,每次间隔7天。
(2)灰霉病:以防为主,药剂可选用“一熏灵”烟薰剂熏蒸防治,每只标准棚每次3枚,夜间熏蒸,连续3~4次,每次间隔7天;也可选用40%施佳乐(嘧霉胺)悬浮剂800倍液,50%农利灵(乙烯菌核利)干悬浮剂1 000倍液,或80%大生M-4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扑海因(异菌脲)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喷雾防治,每7~10天一次,连续防治2~3次,注意交替用药。
(3)黄萎病:发现黄萎病株时,及时拔除并补植,补植后用10%多抗灵水剂80倍液,或8%菌克毒克(宁南霉素)水剂1 000倍液等浇灌防治。
(4)炭疽病:发现病株时,及时拔除并补植,补植后用25%施保克(咪鲜胺)乳油1 000倍液,或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20%龙克菌(噻菌酮)悬乳剂400倍液等浇灌防治,连续防治3~5次。
(5)蚜虫:在点片发生期选用0.3%爱禾(印楝素)乳油1 000倍液,或70%艾美乐(吡虫啉)水分散粒剂10000倍液,或5%阿达克(啶虫咪)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等喷雾防治。
(6)螨类:在保温工作开始后进行重点监测,在点片发生期及时摘除有虫叶,减少虫源。在草莓开花前,当每叶螨量达2~3头时,选用9.5%螨即死(喹螨醚)乳油2 000~3 000倍液,或15%扫螨净(哒螨灵)乳油1 500倍液,或5%噻螨酮乳油1 200倍液,或57%炔螨特乳油2 000倍液等喷雾防治。在以上各药剂中混加99. 1%绿颖乳油300倍液,效果更佳。(摘至'浙江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