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722管家婆正版
首页 > 新闻动态 > 媒体报道 > 正文
早春二月问农事
2009-02-11 点击:5853
      早春二月,浙江的田野已是生机勃勃,春耕备耕正当时。
  今天,本报联合省供销社、浙江农资集团在这里举行一场恳谈会,以此启动“春耕备耕问农资”活动。
  清晨的薄雾,还没有来得及从田野上散去,性急的农民朋友已经赶到了金华市婺城区罗埠镇福泰隆希望小学的教室里。20多位种粮大户、蔬菜专业户、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和一般种粮户代表,把教室坐得满满当当。
新的一年,农民朋友在增产增收上有什么新打算?购买种子、化肥及农机,还有什么需要帮助解决的困难?调整种植结构,还有什么需要指导的问题?……当主持人刚刚抛出这些问题,一场直来直去的恳谈会便在无拘无束间开始了。
 
  政策利好坚定增收信心
  “今年我们要多种粮”
  “最近几年,中央的‘一号文件’都是‘农’字头的,让我们农民很受鼓舞。现在种粮食、搞农业,是赶上了好时候!”刚落座,41岁的罗埠镇后王村种粮大户王忠明就兴奋地打开了话匣子。
  省里出台的好政策也是一个接着一个。王忠明种粮的干劲更足了。对许多政策,他都能随口说出来:实行订单早稻谷奖励政策,最高每亩奖励140元;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收购的早稻谷最低收购价提高11元;等等。
  利好的政策大环境,让农民朋友兴奋,不少种粮大户都盘算着今年如何扩大种植面积,继续增产增收。王忠明就打算将水稻种植面积由去年的100多亩扩大到200多亩。年前年后,他都忙着和乡亲们签订土地流转协议,“吃”进更多的耕地。
  这时,专门从兰溪市灵洞镇上郭村赶来的种粮大户黄崇茂有些坐不住了,他插话道:“党的政策好,我们种粮大户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黄崇茂有稻田230多亩,全部实行机械化耕种,每亩收益200多元。眼看着种田的规模效益上来了,原本在城里当司机的儿子黄颜冬也回到田野上创业了。
  “我儿子算是新一代农民。”老黄说,让他想不到的是,儿子种田不依赖“老经验”,倒是喜欢看书看报搞点“新套套”,在10亩稻田上做试验,亩产一下子增了100公斤。许多种了一辈子田的乡亲都不相信,赶过来看热闹、开眼界。现在,老黄也打心眼里佩服自己的儿子——种田也要用脑子啊!
  恳谈会上,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争相发言,好不热闹。“新的一年,我们合作社的水稻种植面积要扩大到5000亩以上,在已有35台收割机、拖拉机、插秧机的基础上,还要再买一些大型农机,继续扩大生产。”尽管大家种田都有两下子,但群飞粮油机械化专业合作社领头人丰群飞的话,还是引得举座皆惊。
  扩大种植规模,实行机械化耕种,已成大家的共识。不过,要想从土地里“刨”出更多的真金白银,光靠数量还不行,丰群飞说,在食品安全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他们的稻谷已不再打普通农药,而是施用生物农药。这样生产出来的有机米,在杭州市场上1公斤能卖到10元钱。而他们最新研制出来的“减肥保健大米”,更是卖出了每公斤30元的价格。
 
  期待更多惠农举措
  “早稻种子,能不能便宜点”
  一年之计在于春,许多农民正欲一展身手。不过,在春耕备耕的忙乎中,他们也遇到了一些实际困难。
  备耕,买种子是一件大事。不少农民觉得今年的种子价格还是高了点。“买到质优价廉的种子”,成为摆在他们眼前的问题。
  “早稻种子,还是贵了点!”王忠明说,种子批发价格已经从去年的3元一公斤涨到现在的4元一公斤。他算了一笔账:一亩地要撒8公斤种子,种子成本就达32元,再加上肥料、农药及人工等成本,种粮的收益就有限了。“对我们这样的种粮大户,能不能以优惠价向我们提供水稻种子?”
  话音刚落,省农资集团副总经理王自强就接上了话茬。他说,可以和中国水稻研究所联系,尽力为种粮大户们提供又好又便宜的种子。
  想不到解决难题这么快就有了眉目,老王乐了。
  为买种子烦心的,还有黄荣茂,因为有时候国家订购粮的协议还没签,订金还没拿到手,买种子的资金就有些吃紧。他说,如果能早点把国家定购粮的订金给农民,或者让农民在购买稻种的时候能“记一下”,即赊一下账,对农民帮助就大了。
  在罗埠镇下郑村村民郑立通的10亩蔬菜大棚里,我们看到番茄、茄子等蔬菜长势喜人。不过,说起番茄种子,他眉头不由一皱,因为他用的是以色列产的种子,每粒种子要0.4元左右。“虽说良种高产,但在市场上一时还卖不出高价。与其他菜农比起来,我的种子成本就显得太高了。”他想问一下,对种植优良品种,政府能不能给予一定的补贴。
  春耕备耕的重要农资——化肥,自然也是恳谈会上议论的重点。对化肥的价格,一些农民表示“还不是很满意”。黄荣茂说,去年水稻专用肥价格由每袋50多元,涨到了60多元,足足涨了20%还多,种粮成本直线上升。有人补充说,因为气候及土质等原因,有时还要对耕地进行追肥,需要的化肥量就更多了,所需付出的成本就更高了。不少人希望,国家能平抑过高的化肥价格,让农民的种田收益尽量少受化肥等大宗农资价格的影响。
  金华市寿忠粮食农机合作社的负责人眼看着现在种粮效益越来越好,琢磨着把附近的荒地都“吃”下来改造成良田,但是合作社里现有的农机快跟不上趟了,他急着想买一台大型拖拉机,但眼下缺资金。他希望,一是信用社能贷点款,二是有关部门能给点补贴。
  对购买农机力不从心的,还有金华市保丰植保专业合作社的领头人林文伟。他所在的合作社为种植大户提供统防统治服务,去年服务的耕地面积达2000多亩。今年,“如果国家有政策支持我们购买更多的农机,我们有信心将服务规模扩大到3000亩。”
 
  多拉普通农户一把
  “提高亩产到底有啥诀窍”
  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等农业新型主体迅速发展,让现场的领导和专家感到很高兴。通过仔细计算他们去年的投入与产出数字,得出结论是效益不错。
  好收益的背后,是这些大户们普遍使用现代农机具,应用现代农业技术。相比之下,一般农户的种植效益就差了不少,一些农民去年还出现了亏损。传统农业“低、小、散”问题,种植结构与市场“不对接”,技术相对落后等老问题,依然困扰着他们。
  来自罗埠镇下章村的农民张小奶去年种了4亩甘蔗、5亩棉花,还有十多亩水稻。由于化肥价格上扬、棉花价格过低,亏了不少;种植甘蔗效益还可以,但是费工费力;粮食作物产量不高,效益也不太好。恳谈会现场还有三位种棉花的农户,跟他的情况也差不多。
  专家、大户和专业合作社代表听了都说,像老张这样的一家一户种植,问题还是出在“到底种什么”上,现在种田不能光凭经验,不顾市场行情。他们建议,应该根据市场行情调整种植结构,对经济效益低的作物要少种甚至不种,或者通过套种其他作物提高效益。
  对于种粮大户们的高亩产,罗埠镇邵家村农民龚秀坚很吃惊。因为这两年,他们一家辛辛苦苦种着两亩水稻,心血、力气都没少花,但是产量就是上不去,想问问这里面到底有什么诀窍。省优秀种粮大户黄崇茂主动提出,他愿意让儿子上门看看,提供技术帮助。浙江农资集团的专家也表示,可以特别提供测土配方服务,改善地力。
      科学施肥、安全用药,是罗埠镇下章村农民王益财最关心的问题。他以前施肥、用药都凭经验,现在越来越行不通了。这两年,为出口企业种植1亩菜心,让他知道了科学施肥、用药的重要性。老王感慨地说,种菜心前要测土,农药根据土质配方,农药用法用量也和过去大不一样了,避免了浪费还提高了药效。对他来说,最希望专家能够给予指导和培训,因为他还想种植更多的菜心。
 
  普通农户的低效益,让大家都感到有责任提供帮助。省供销社副主任周加洪说,今天的恳谈会让大家看到了规模种植、现代农业发展的效益,农业部门和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都要发挥优势,不断提高规模效益。与此同时,更要积极地以大带小、以弱带强,改变传统农业“低、小、散”状况,让更多农民共同致富。
    (原文刊登于《浙江日报》2009年2月11日第21810期第6版 http://zjdaily.zjol.com.cn/html/2009-02/11/content_4525727.htm